SK-II誕生于日本,是日本皮膚專家將尖端科技運用到護膚品開發中的完美結晶,是目前在日本、香港、臺灣、東南亞、韓國及中國等地深受歡迎的護膚品牌。
2003年,SK-II將酒紅色的旋風吹到歐洲,在英國等地熱銷。SK-II公司創辦人MR.MAX FACTOR,在波蘭出生,早期從事假發及化妝師的工作,曾在蘇俄皇家舞團擔任化妝師,19世紀初移民到美國。1909年中,SK-II先生在洛杉磯戲院區開設了他第一家戲劇用品店,專售舞臺用的專業假發及化妝用品。
起初他販賣德國的劇院化妝品,但因為經常有電影演員像他求教化妝方面的建議,而讓他感受到當時新興的電影事業需要一種全新的化妝技巧。當時演員們用油彩來化妝,臉部的妝在鏡頭上看就是厚厚的一層濃妝,又泛著油光,顯得僵硬不自然,于是SK-II先生發明了一種新配方的膏狀彩妝,叫做Flexible Greasepaint (清爽彩妝),這是第一個專為電影拍攝所制作出的化妝用品。由于他可以讓演員快速上妝,看起來效果更好、更自然,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使用者極佳的回響。
從此,SK-II先生即不斷地改良、創新,持續推出新產品,他不僅成為化妝品產業的先鋒,不斷創新,開發新產品,為使用者提供最出色的化妝品,也就成為SK-II公司成立的宗旨。隨后電影科技日見進步,SK-II先生不只配合進步的腳步,更超越了當時產業的需求而首先發展出優質的用品。
1928年中,他介紹了 Panchromatic彩妝用品,專門適用于當時最新,陰影敏感度高的黑白影片。因為這項新發明成功,電影藝術及科技獎對他的貢獻特別給予了肯定。
1973年,他發展出攜帶合適的彩妝用品(第一次將化妝品與鏡子結合成盒式彩妝),以符合彩色電影的需求。之后SK-II先生又為美國兩大電視網發展出適合上電視彩色屏幕的彩妝用品,這項發明不但是當時的創舉,他定出的彩妝攝影也成為彩色電視的制作標準。
SK-II的發展史可說是人類的發展史,在過去好萊塢電影蓬勃發展的年代,SK-II化妝品更是呈現女星們風采的功臣,從早期電影演員厚厚的油彩妝開始,神奇地為瓊克勞馥、伊麗莎白.泰勒(Elizabeth Taylor)、黛博拉.溫姬(Debra Winger),到最近的茱莉亞.羅勃茲(Julia Roberts)、及電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、鐵答尼號等銀幕巨星創造出無人能及的絕代風華。因為SK-II的貢獻,銀幕中耀眼的巨星即使在近距離、巨細靡遺的特寫鏡頭中,仍然呈現完美無暇的自然膚質。
1930年出口部門設立后,SK-II擴大成為國際的化妝及護膚用品公司及品牌。1930至19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讓亞洲區的業務暫停了一段時間,至1949年于日本及菲律賓重新開始運作,1950年代在于香港及新加坡恢復業務。臺灣于1965年開始銷售SK-II化妝品。